湘贛邊四鄉鎮“抱團”發展
擬在交通、文旅、產業等9個領域開展緊密合作
長沙晚報3月6日訊(全媒體記者 顏開云 實習生 楊雪梅)全力打通相鄰邊界間的斷頭路、連接線;實現天網數據資源即時共享、打擊行動聯動配合,讓邊界“黃賭毒”和非法生產無處藏身;聯合巡河嚴打電魚、毒魚、跨區域隨意傾倒垃圾等行為……3月5日下午,瀏陽市文家市鎮與相鄰的江西三個鄉鎮簽下了《“秋收紅土地”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合作協議》,接下來將在黨建、交通、文旅、產業等9個領域開展緊密合作,為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探索最基層的執行路徑。
文家市鎮與江西的慈化鎮、黃茅鎮、桐木鎮搭界,分屬兩省三市(長沙市、宜春市、萍鄉市)四縣(瀏陽市、袁州區、萬載縣、上栗縣),都是革命老區,來往較多,但政府層面的合作并未形成常態。
今年以來,經過多次商討,四個鄉鎮決定在黨建、交通、文旅、產業、商貿、生態、醫教、民風等方面加強交流合作,簽下《“秋收紅土地”湘贛邊區域合作先行示范區合作協議》,將協議內容納入各自鎮級發展整體規劃。
根據協議約定,為實現各鎮交通共聯,四鎮力爭在2022年啟動文慈公路、巖高公路提質改造工程,在“十四五”期間延伸荷文公路對接宜慈公路。同時,共同呼吁并力爭“十四五”期間啟動湘贛邊旅游高速建設項目。
在產業共建方面,將共同推動農業現代化,開展優質農產品交流推廣,積極融入“湘贛紅”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;共同推動服務業數字化,以智農小鎮探索湘贛邊農產品供應一體化。
在商貿共榮方面,將著力打造大市場、大商貿、大流通的新格局,依托文家市“牛馬會”、慈化“廟會”等商貿傳統節會,激發區域消費活力。
一聲“老表”,道不盡的親切。8年前,在瀏陽的積極倡議推動下,首屆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交流會舉行,拉開了湘贛邊區域開放合作的序幕。去年10月,國家發改委印發《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》,湘贛邊區域合作上升為“國家戰略”。
“瀏陽是湘贛邊區域合作的先行者、探索者、主攻手,文家市作為最前沿的鄉鎮之一,必須在國家、省市相關政策的落地方面作更多先行先試的具體探索?!蔽募沂墟傸h委書記江敦明表示,隨著省際邊界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、產業協同、鄉村振興等合作互動的加強,湘贛邊革命老區人民必然擁有更多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來源:長沙晚報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